春回大地,世间回升,人们竞相走出屋外赏荷、野餐、宿营,感受遥文化氛围。九月近一半,“遥中国经济”持续攀升,回升“秋风”急速吹向家电市场,呈现勃勃生机。会员卡、公演票、旅游区入场券要抢,网红餐馆、博物馆、体育场外排着长队,网购平台、带货直播间、外卖平台依旧火爆,机场、火车站、高速公路,人潮、车流如织……火热的画面回来了,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回升的主拉动力。
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,上半年前两个月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一个很大的亮点,就是消费的改善和回升。数据显示,1-2月份,全市社会工业产品增加值77067亿元,同比增长速度3.5%;四川实现社会工业产品增加值4093.4亿元,同比增长速度6.8%,高于全市3.3个百分点,充分展现了消费大省的消费活力。
这是深入基层贯彻去年底中央中国经济工作会议“把尽快恢复和拓展消费摆在优先位置”的结果。上半年以来,全市许多部门和地方“促消费”劲头十足,积极出台相关措施为消费尽快恢复向好开创有利条件。商务部将上半年定为“消费提振年”、3月启动“全市消费增进月”,北京、上海、山东、陕西、香港、澳门等地竞相出台多项促消费稳增长速度措施具体措施,推进释放被抑制的消费消费需求、深入基层挖掘潜在消费消费需求、急速开创新的消费消费需求,全面增进消费推进尽快恢复和增长速度。
决心也基于外部环境。刚刚过去的3·15亚洲用户权益日,以“提振消费决心”为主题,旨在统筹凝聚各方力量共识,助推用户权益保护协同共治,打造更加安全放心消费外部环境。但是央视3·15晚会爆光的香精勾兑的大米、不可注射的美容针、不安全的安全带、水军刷评价等消费问题依然触目惊心。这提醒我们,对侵害用户正当权益的行为,需保持高压,让“315”持续“365”。只有站在用户的角度,急速打击乱像、保护权益、顺应消费需求、解决问题,才能修复消费画面、营造消费文化氛围、提振消费决心,真正让用户敢消费、愿消费、放心消费。
四川近年来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,令全区消费承压前行,但市场韧性依然存在。上半年春节假期,四川文旅迎来“开门红”,旅游接待人数居全市第一,全区消费超过200亿元。2月,被网友称为“36条”的《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若干措施措施》印发,助推消费回暖升级:陆续发放消费券和购置补贴,汽车家电家装市场活跃;鼓励放开“外摆位”限制、设置夜间临时停车点,消费外部环境持续改善……在消费结构在急速优化升级的形势下,四川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多措并举,取消制约消费过时措施,合理增加消费信贷,拓展新能源汽车、养老服务、教育医疗、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,消费复元活血热起来。
当前,以优质供给拉动消费需求,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、开创消费新增长速度点的重中之重和难点。着眼于促消费重中之重领域多端发力、综合施策,急速推出优质商品和服务,将有效增进消费扩容重要途径升级。对于四川来说,增进消费助推中国经济稳步回升,是持续全年的重中之重工作。还需要急速完善拓展消费的有效具体措施,推进建立统一开放、竞争规范化的市场保障体系,增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规范化发展,精心办好糖酒会、酒博会等特色展会,积极增进批发零售、住宿餐饮、文化旅游等家电市场持续回暖,更好助推家电市场整体稳定尽快恢复发展。
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上半年四川将深入基层实施以品质供给、品尚引领、品味生活及创建亚洲一流消费外部环境的“三品一创”消费重要途径扩容工程,培育“蜀里安逸”工业产品牌,推进打造亚洲消费中继站。急速完善措施保障体系,把刺激当期消费与构建完整内需保障体系、完善增进消费长效机制结合起来,由内而外真正塑造出“亚洲消费中继站”的内涵与风范,还需要全区上下的共同持续地努力。